审计立项与协议签订
审计立项:审计机构首先对被审计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其财务状况、业务范围、组织结构等,以确定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签订审计协议:在审计立项后,审计机构与被审计企业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或审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费用标准等事项。
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机构根据被审计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审计目标,编制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审计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审计人员通过访谈管理层、收集财务报表、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审计相关文件等资料,对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初步了解。
二、审计实施阶段内部控制评价
审计人员评估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并识别关键控制点,为后续审计提供基础。
风险评估
对被审计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包括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合规风险等,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
审计程序实施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如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等)对被审计企业的财务记录、业务流程、资产状况等进行详细审查,以验证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审计证据收集与记录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及时收集审计证据,并详细记录审计发现的问题、疑点、线索等,为后续编制审计报告提供依据。
三、审计报告阶段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包括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
审计意见形成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程序和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审计意见可以是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审计报告审核与提交
审计报告在提交前需经过审计机构内部审核,确保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核通过后,审计报告将提交给被审计企业管理层及审计业务委托人员。
后续跟踪与整改建议
被审计企业应对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审计机构可根据需要进行后续跟踪审计,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四、审计文件归档审计结束后,审计机构应将审计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以备将来查阅和复查。
- 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合规步骤 2024-09-29
- 合规性审计: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2024-09-29
- 企业外债备案与国家重大战略融合路径 2024-09-27
- 跨境融资新机遇:企业外债备案政策解读与前瞻 2024-09-27
- 2024年企业外债备案政策新变化解析 2024-09-27
- 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外债备案的简化与高效 2024-09-27
- 企业外债备案申请全攻略:从准备到提交 2024-09-27
- 海牙认证全解析:简化跨国公证的新途径 2024-09-27
- 为什么选择海牙认证?优势与益处全面解读 2024-09-27
- 从申请到获取:海牙认证的详细办理流程 2024-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