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广西企业在进行中长期外债备案登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和相关情况:
政策理解与准备方面
对政策细节把握不准:如对国家及广西本地在外债规模、用途限制、产业导向等政策具体条款理解不清晰,难以评估自身项目是否符合。
备案登记范围混淆:不太明确哪些外债形式、哪些主体(如境外特殊目的公司等)、哪些资金流向情况等需要进行备案登记。
企业自身条件和资料方面
财务状况问题
财务数据不够理想:资产负债率较高、现金流状况不佳等可能影响审核通过。
审计报告时效和口径:近三年财务报告审计时间节点问题以及合并报表还是单体报表提交时不明确。
主体资格及合规性
企业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近三年存在因涉嫌犯罪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依法立案调查的情形,影响外债申请。
过往存在外债违规使用或未按时履约偿还外债等buliangjilu。
申请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
借用外债方案不完整:如资金用途、还款计划等阐述不清晰或缺乏细节。
提交的担保协议等资料不规范或缺失(如有担保情况)。
资料中关键信息的翻译不准确(涉及外文资料时)。
流程和时间方面
审核时间把控
不清楚国家发展改革委受理外债登记申请后的审核时限为3个月(受理后),且补齐补正时间不计算在内,可能导致时间安排紧张。
遇到需要补充资料或进一步解释说明时,内部协调和准备时间过长耽误流程。
流程衔接
与合作金融机构在流程配合上,如金融机构内部审核与外债备案登记流程先后顺序、衔接等易出现问题。
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对于准备备案登记资料和配合流程的职责不够明确。
资金和用途方面
资金回流限制
对资金回流国内的路径和要求不明确,特别是涉及复杂境外架构的企业。
用途合规性
募集资金后续实际用途难以保证与申请时完全一致,易出现用途变更风险。
对“外债资金不得用于投机、炒作等行为”等政策红线的把握尺度在实际业务场景中难以判断。
沟通协调方面
与审核部门沟通
缺乏有效沟通渠道,咨询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准确回复。
对审核意见理解不到位,难以准确回应审核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
企业内部沟通
总部与子公司(若有)之间对于外债备案登记的决策和信息共享沟通不顺畅。
业务部门、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等在配合备案登记工作时出现推诿或不协调。
后续管理方面
信息报送遗漏
每年1月末和7月末前5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络系统向审核登记机关报送外债资金使用情况、本息兑付情况和计划安排、主要经营指标等,容易遗忘或错过时间。
持续监管应对
面对审核登记机关后续的抽查核实等监管方式,企业内部没有做好应对准备和持续的合规管理。